首页 > 企业文化 > 文化园地 > 正文
【好书分享】与自己和解:在认知中接纳,在接纳中成长
2025-11-24 点击:3

阅读《认知自己,接纳自己》,如同与一位通透的智者对话。它温柔而坚定地打破了我们对“完美自我”的执念,引导我们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内在,以柔软的心态拥抱真实。这本书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安慰,而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,剖析自我认知的常见误区,借真实案例诠释接纳的深刻力量。我在阅读中逐渐领悟:人生最珍贵的修行,莫过于看清自己的模样,并坦然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。

认知自己,是穿透表象的自我洞察。我们太容易在他人的评价中迷失,在社会的标准下焦虑,用“应该成为的样子”覆盖了“原本的样子”。书中指出,真正的自我认知,是静心聆听内在的声音,直面自己的优势与局限、渴望与恐惧。例如,有人总想改变性格中的敏感,却忽略了敏感本是感知世界的独特天赋;有人不断谴责自己的拖延,却未曾察觉那背后可能隐藏着对完美的过度期待。认知自己,就是拆下这些固有标签,探求行为背后的真实动因,分辨哪些是可以调整的习惯,哪些是值得珍视的本色。唯有看清真实,我们才能停止盲目内耗,找到真正适合的成长方向。

接纳自己,是与不完美共生的温柔勇气。生活中,我们常不自觉地对抗自身的“缺憾”:为外貌焦虑,为过失懊悔,为无法改变的过去深深自责。然而书中告诉我们,接纳不是妥协或放弃,而是清醒面对现实后的内心释然。接纳不完美,不是承认平庸,而是理解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存在;接纳曾经的错误,不是推卸责任,而是愿意放下负担、继续前行。璞玉难免微瑕,接纳瑕疵并非忽视它,而是懂得欣赏整块玉的温润质地。当我们停止苛责自己“不够好”,才能走出无尽的内耗,找回内心的从容与力量。

认知与接纳,构成一场相辅相成的内在循环。认知是接纳的起点,使我们明了自己为何如此;接纳是认知的深化,让我们在理解之后依然愿意拥抱自己。书中那些真实转变的案例让我看见,当一个人真正地与自己和解,才能真正活出踏实、舒展的生命状态。

(浙农实业 张轶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