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企业文化 > 文化园地 > 正文
【开卷有益】戴上法律的眼镜——读《想点大事 法律是种思维方式》有感
2025-06-06 点击:67

这本书来自朋友的推荐,读完确有所裨益,对于自身逻辑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,也开拓了我对伦理、道德和公平等哲学问题的思考。该书讲述了不同的法律思维模型,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等内容。它强调了法律思维方式对于决策、分析、预测和拥有完整的理解的重要性,并引导我们建立并运用法律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。同时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案例,帮助读者了解何为法律思维方式,为读者提供了一名从不同角度看待、解决法律问题和生活问题的途径,给了我许多新的启示。

在第一章,作者介绍了六个基本的法律思维模型,其中包括规则意识、权利意识、程序意识、终局意识、预期意识以及权威意识。而规则意识与程序意识,是在工作之后,让我感触最深刻的。

何为规则?规则,是运行、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。规则并非仅有法律条文,在公司中,各类规章制度,就是公司治理的规则,是确保公司能够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。每个公司在设立之初,最首要的,就是制定公司规章制度,没有制度,就没有依据,做事就没有指导原则,管理上就会出现问题。规则不可逾越,在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。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,都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规则意识,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。

在现代企业中,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,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,规则意识是必不可少的,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,是企业内部运作的重要保障。如果员工缺乏规则意识,对规章制度漫不经心,随意违规或者不按规定执行,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,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声誉损失。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,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其文化方向和价值观念,而遵守这些规则,可以帮助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认同感,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,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。

程序意识在生活与工作中常常被忽略,我们或许清楚制度是如何规定的,也明白要遵守规则,但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,抓大放小,忽视了程序的重要性。在法律世界中,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犹如鸟之两翼,车之两轮,不可偏废。程序是否正当,对于结果来说可能并无影响,但对于参与者来说,这是在给他们公平公正参与的机会,只有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之后,才能更客观合理地做出决断。在工作中亦是如此,每一项决定在做出之前,需要经过各个参与人的同意认可,最后才能通过实施。越级做出决策,同样能达到一样的效果,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其他审批人的意见,使得他们的意见无法被听取,正当的权利无法实现,若长此以往,难免不会发生决策失误。

在工作中,拥有程序意识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。在团队工作中,合理的流程、规范的操作和清晰的任务分配,能够帮助团队更好地协同合作、完成任务。具备程序意识的员工会更注重细节和流程控制,能够更好地跟进任务进度,推进项目进展。同时,因为其注重细节和精确性,也会对团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,推动团队更好地协同合作,提高整体工作效率。

我们常以为法律只与法律从业者有关,却不知法律思维始终贯穿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,与我们息息相关。古罗马法谚曾言:“法律不管琐碎之事”,但在处理琐碎之事时,却需要用到法律思维,处理的结果,只有做到公平公正,才能让人信服。如文章所说,法律思维方式需要通过不断学习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不断完善,才能更好地应对日常所面临的法律问题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难题,而拥有了法律思维方式,能够让我们跳脱束缚的“盒子”,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,解决问题。

规则意识与程序意识只是书中提到的两个小点,法律思维并非单一的、片面的,而是多元的、整体的,培养法律思维,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严谨地思考和行事,避免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,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希望每个人,都能戴上法律的眼镜,去观察、去分析、去解答生活带来的难题。

(浙江农合 章梦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