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为农服务 > 聚焦三农 > 正文
历练5载 兑现承诺 化肥业全力应对批零入境
2006-12-14 点击:4333
      我国政府将兑现加入WTO时的承诺:对外商放开化肥的分销领域。与加入WTO之初时焦虑和不安相比,经过5年过渡期后的我国化肥工业不但没有被进口化肥冲垮,而且已能坦然面对外商进入化肥分销领域。

  加入WTO前,许多业内人士担心,在加入WTO后,在强大的'洋肥'面前我国化肥工业将会处于绝对劣势。更有悲观者认为,我国的化肥工业将会被进口化肥冲垮。这些人的担心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妄自菲薄。回顾上世纪90年代,进口化肥在国内化肥市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。由于国内农业生产需求、国产资源短缺,导致我们受制于外商。

  据业内人士分析,当时由于进口化肥价格和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,加入WTO后,化肥进口配额逐年增加、关税降低,将使进口化肥在价格方面更有优势。而化肥进口量增加对化肥市场影响最大的是氮肥。由于氮肥已基本能够满足自给,于是,我国从1997年起停止了氮肥进口,但加入WTO后尿素等氮肥进口的大门要重新打开,并且在过渡期的5年间,进口配额从130万吨逐渐增加到330万吨。

  另外,当时我国化肥不仅生产成本高,总体质量也偏低,高浓度化肥如尿素、硝酸磷肥、磷铵、重钙等的比例只有50%。我国化肥工业一直强调总量的增长,因此化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、集中度不高的现象。

  中国政府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,为中国化肥市场向世界开放争取了5年的过渡期。中国化肥行业充分利用了这5年的有利时机,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,得以迅速发展。除钾肥因受资源限制尚需进口外,国产化肥的数量和品种已基本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的需要,只需少量进口作为品种的调剂。

  通过5年的发展,我国氮肥企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。2005年,571家氮肥企业合成氮平均规模达8.41万吨;我国尿素前30名企业的产量平均为31万吨(折纯),而2001年为24万吨。

  5年间,我国磷肥工业也经历了较快的发展过程,现已初具规模,形成了生产、科研、设计、设备制造、产品品种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。目前,我国磷肥生产能力、产量均仅次于美国,居世界第二位。2005年全国磷肥产量(纯P2O5)达到1125万吨。

  钾肥产量从2001年的130.4万吨(K2O,下同)增加到2005年的232.7万吨,国产钾肥自给率由2001年的7%提高到2005年的30%。2005年,我国氮肥自给率已达101%,磷肥为96.4%。

  国产化肥与进口化肥相比,在生产工艺、技术含量、质量上已无明显差别。虽然进口化肥在国内有一定的品牌优势,但在属地化优势的作用下,特别是国产化肥比进口化肥价格低廉,使得广大农民开始接受并广泛施用国产化肥,从而彻底扭转了中国农业用肥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。

  与此同时,在这5年间,以尿素为代表的国产化肥开始走出国门,从而改变了中国尿素纯进口的历史,此举在国际化肥界引起轰动。如果不是因尿素出口引起国内化肥市场价格波动,影响国内的市场供应量,国家采取取消出口退税和季节性关税调节化肥出口的措施,那么,国际上将面临的是中国化肥的压力和冲击。

  另外,在这5年间,国际石油、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,国际海运价格成倍上升,更加提高了进口化肥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。根据加入WTO的协议规定,我国化肥进口配额每年以5%的速度递增,但实际上进口量却逐年下降,这充分说明我国化肥市场日臻成熟。在5年的过渡期里,国内化肥流通业已基本形成了一套'上抓资源、下建网络、联横合纵、内外互动'的发展模式。

  但是我们对外资进入化肥分销领域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,不可掉以轻心。应该认识到,随着外资的进入,中国化肥行业将面对的是国外具有成熟管理经验、先进生产技术的跨国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,他们的到来无疑将加剧化肥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。

  虽然近年来我国化肥行业从生产到供应有长足的进步,但也应该看到,我国化肥行业毕竟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展起来的,并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,化肥行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强,缺乏发展后劲。此外,虽然近年来进口化肥在国内市场份额不断减少,但毕竟进口化肥有一定的市场基础,在广大农民心目中是信得过产品,这种品牌优势是国产化肥所不具备的,这也是中国化肥工业的弱点。

  今年10月,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》对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进行了调整,对肥料用硝酸钾、重过磷酸钙等16项化肥类产品实施1%的进口暂定税率,尿素等3项化肥类产品的关税配额税率暂定为1%。由此可看出,为了我国能源、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,我国政府从加入WTO之初的实行化肥进口配额制,到鼓励化肥进口,从化肥进出口政策的改变也可以看出化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变化。(中国化肥信息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