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做好土特产文章,桐乡杭白菊丰产增收 “今年花开得比去年旺”
2023-12-27 点击:1029

编者按:秋收是忙碌的,秋色是多彩的。丰收时节,本报记者深入浙北平原、浙东海滨、浙南山区、浙中盆地、浙西林场,奔赴农林渔牧生产一线,捕捉最美秋色,感受“三农”进阶。本报今起推出“秋色·秋收”系列报道,带您一同领略浙江大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景象。

  本报桐乡11月15日电 (记者 来逸晨 通讯员 张丹依) 金秋时节,杭嘉湖平原广袤的田野上,数万亩杭白菊次第绽放。15日,在位于桐乡市石门镇的省内最大杭白菊规模种植田——总占地面积500亩的浙农杭白菊基地,记者看到150余名采摘工人正俯身花海,采收花朵。秋风吹过,袭来一阵清雅醉人的香味。工人笑着告诉记者:“今年花开得比去年旺。”

  金色的蕊、玉白的瓣,在盛花期整朵采下,最为适宜。田头,石门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技员钟国新正忙着指导工人科学采收,他说:“本周天气好,为了抢农时,清早6点就有不少人到地里干活啦!”

  一旁的白马塘村村民吴翠娥动作麻利地将采下的花装进随身的桶里。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11月正值采花旺季,她是熟练工,每天能采20桶菊花,一桶装6至7斤,月收入有望突破5000元,“以前都是自家种一点,收了卖钱,还不如现在来基地做工值当!”

  杭白菊本是桐乡农民堂前屋后爱种的经济作物。为进一步推动杭白菊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、机械化发展,石门镇墅丰村、白马塘村、春丽桥村等周边8村联合成立强村公司,携手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,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,“小田”并“大田”,打造了“田成片、渠相通、路相连”的杭白菊基地,并交由专业经理人管理运营。

  记者从基地负责人陈磊处了解到,这里统一施用天然植物源农药、农用微生物菌剂等绿色农资,通过一年种稻、一年种菊的“水旱轮作”改善土质,并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实现“工厂化育苗”,将本地优质品种不断“提纯复壮”。团队的一系列科学措施,有效改变了当地杭白菊产业一度面临的亩均产量波动大、产品品质不一、加工模式粗放等不利局面。

  “我们的杭白菊,每亩地增产10%以上,每公斤售价又较市场高出15%以上,亩均收益提高了1200元左右。”陈磊表示,其中的大部分增益,又通过多渠道反哺给村集体和农户。

  金秋以来,桐乡杭白菊产业主体纷纷探索开发杭白菊的其他功能价值。跟菊农学习采摘技巧、体验下田采菊、动手制作菊花皂、参观杭白菊加工车间……“整个开花季的周末档期都已基本排满了。” 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、浙江菊丝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悦啸告诉记者,杭白菊主题研学活动的超高人气也为公司新开发的杭白菊润肤露、眼部精华等系列化妆品打开了市场销路,成为亲子团妈妈们乐于购买的“爆款伴手礼”。他透露,团队正趁热打铁,新品杭白菊面膜也即将上市。

  深挖“土”的资源,彰显“特”的优势,拓展“产”的链条。这个秋天,我们看到,遵循这一发展“三字诀”,杭白菊这种拥有数百年商品生产史的浙北“土特产”,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(来源:《浙江日报》11月16日1版  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张丹依)